用脚步丈量村情民意,以行动诠释初心使命。由韩玉柱、阴小建、郭锐、聂文文组成的齐鲁师范学院派驻单县“第一书记”团队,坚持党建引领,探索创新“党建+产业”工作模式,聚焦组织建设、特色产业、绿色发展等工作,锚定目标,铆足干劲,凝心聚力推进高质量发展,用责任和担当奋力开创时楼镇乡村振兴新局面,切实将主题教育学习成果转化为忠诚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。
强组织,下好助力乡村振兴“先手棋”
乡村要振兴,组织必先振兴。“第一书记”们把建强农村基层战斗堡垒,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“先手棋”,努力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。增强党组织服务功能,通过在党员中开展亮身份、做表率专项活动、设立党员先锋岗等,推动全体党员践行党的宗旨,提升群众满意度;党建活动规范化开展,坚持把主题党日活动作为村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的有力抓手,通过开展三会一课、共同过政治生日、赠送政治生日贺卡、重温入党誓词、共享生日蛋糕、诉说初心党情等活动,提升村级党组织向心力、凝聚力、号召力、战斗力和执行力,为更多实际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派驻八小庄村“第一书记”韩玉柱开展党员学习系列活动

派驻张堂村“第一书记”聂文文和党员共过党的生日

派驻时门楼村“第一书记”郭锐走访老党员
重民生,下好文明乡村建设“关键棋”
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就是我们的奋斗日标”。第一书记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,坚守为民服务初心,勇担惠民利民使命,将着力保障改善民生,切实增进百姓福祉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任务,下好推进文明乡村建设的“关键棋”。甫一到任,“第一书记”们便马不停蹄地从各个村的实际出发,聚焦民情民意,强化走访调查,分析民生保障的差距,从改善居住环境、解决孤寡老人、留守儿童的实际问题等多个层面入手,切实推进民生保障落实,努力建设生态健康的宜居环境与和谐文明的文化环境。
一年多来,四个派驻村共新铺设水泥路面9200余米,修建桥梁3座,对原有排水沟进行扩容增量4600余米,新铺设排水渠1340米,加装路灯390余盏,新建村办公场所530余平方米,硬化广场650平方米,改善了村民的生产、生活条件。通过“共唱革命歌曲”“饺子宴”“乡村夜话”“四德人物评选”等一系列活动弘扬了优秀传统美德、树立榜样的力量,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。

派驻八小庄村“第一书记”韩玉柱看望孤寡老人

派驻张堂村“第一书记”聂文文关爱儿童成长,一起过“六一”

派驻时门楼村“第一书记”郭锐进行走访调研

派驻时门楼村“第一书记”郭锐为村里架设太阳能路灯260余盏

派驻孙庄村“第一书记”阴小建慰问困难群众

派驻孙庄村“第一书记”阴小建为村办小学捐献电视和电脑
促发展,下好推进产业振兴“致胜棋”
此次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,是在农村产业振兴上拓展途径,建立长效发展模式,努力提高居民经济收入,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多极化。经过认真走访调研,结合乡村发展实际,4名“第一书记”积极发展适合派驻村实际情况的产业项目,富民兴农路上呈现出百花齐放、争奇斗艳的大好景象。
在“第一书记”韩玉柱带领下,八小庄村持续推进产业升级,做大做强村优势产业——腌制酱辣椒。韩玉柱利用省财政资金支持,积极争取社会优质资源,投资61万元建造了2200平方米的辣椒加工车间,促进了辣椒产业上游种植、育苗发展,50户辣椒种植户加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,为村集体增收12万元,群众提供了近60个就业岗位;2023年,利用上级帮扶资金110万元建设的2600平方米钢结构大棚已投入紧张施工中,预计为村集体增收18万元;即将开展的服装加工产业将帮助120人在家门口就业。经济有保障了、就业有着落了,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有了获得感、幸福感。

在“第一书记”韩玉柱帮扶下,八小庄村持续推进产业升级,做大做强村优势产业——腌制酱辣椒

在“第一书记”韩玉柱帮扶下,投资110万元建设的2600平方米钢结构大棚正在紧张施工中
在“第一书记”阴小建带领下,孙庄村立足基础特色,深入挖掘优势产业,鼓励能人返乡创业,推进产业链条式发展,实现集聚效应,促进提质升级。打造蔬菜收储加工出口产业链,建设600吨恒温库,硬化土地和生产厂房,打通运往东南亚的蔬菜销售渠道,形成年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以上的蔬菜收储销售链条,带动当地30多名村民就业;构建山羊养殖加工销售产业链,壮大村家庭农场和养殖合作社,带动村民通过养殖山羊实现增收,与省内火锅行业协会签订羊肉包销协议,提供销路保障;形成净水设备生产销售产业链,引进返乡创业能人,引入社会投资300余万元,建成年产能5000余台的社区净水机生产厂,上半年实现销售额800余万元。由第一书记项目建成生产车间1500余平,形成净水产业链,将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,解决近百人就业。

在“第一书记”阴小建帮扶下,孙庄村建成生产车间1500余平
“第一书记”郭锐充分挖掘时门楼村各类资源,化“劣势”为优势,变“人才”为财富,经数十次的沟通将本村在外“能人”引入,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,同时吸收村民资金参股的形式开办面包糠产品生产线,开办食品加工厂。目前,该项目达到日产9-10吨的生产规模,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余元,解决了村内甚至周边村庄剩余劳动力及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。

在“第一书记”郭锐帮扶下,门楼村开办面包糠产品生产线,开办食品加工厂
在张堂村,“第一书记”聂文文坚决贯彻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,将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普惠的民生福祉,坚持走绿色低风险的长效发展模式,将光伏能源作为村里的重要发展产业,让绿色产业发光发热。此项目利用村内闲置坑塘,通过综合治理,既解决了水体发臭、滋生蚊虫的问题,又实现了景观优化和经济收益。2022年共安装太阳能发电板300块,年发电26万度,收入10万元以上。2023年将选择利用治理好的坑塘来养殖,形成渔光互补效应,继续不断壮大集体经济,实现产业增效、村民增收。

在“第一书记”聂文文帮扶下,张堂村生态绿色发展形成良性循环

在“第一书记”聂文文帮扶下,张堂村光伏能源产业发展迅速
齐鲁师范学院派驻单县“第一书记”团队用扎实的工作态度,真心真情的付出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好评,今年3月,在单县乡村振兴推进大会上,荣获“省派‘第一书记’先进集体”称号。团队将持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,聚力强组织、兴产业、优治理、促振兴、提品质,布好局,落好子,下好棋,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建设,奋力描绘生态美、产业兴、群众富的美丽乡村画卷。
供稿审核:孙磊
审稿、编辑:侯伟、张淑芬
终审:孙磊